購買這本書的契機是書腰寫着「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可是,這本書已經買了數年,卻一直沒有拿出來閱讀,如果你有信仰或許不會選擇閱讀這本書,但是撇除宗教角度,追求心靈富足的生活其實是非常簡單。禪,是物質過剩生活的反義詞,簡樸的生活對學禪的人是理所當然,作者以禪僧的角度,傳遞禪宗思想最重要的基本修行是打掃,調整自己的心態,持續學習整頓生活的方法。
擺脫物質過剩的生活,禪重視簡樸的生活模式
無限簡單,整理居住場所塑造簡約生活
重點是專注於目前可以做的事情。把灰塵污垢掃除正是輕而易舉的事,卻能讓心靈變得輕盈,在整頓過的家居空間內舒適自在地享受生活。整理不必要的物品很重要,但是打掃更重要,打掃是整理收納過程之中必備的一環。我實踐極簡這 4 年以來,愈來愈重視把家居打掃乾淨的方法,閱讀這本書期間實踐打掃是「為了擦亮自己的內心」這件事,立即把電視櫃後方的灰塵擦去。
「只要生活在整頓過的空間裡,內心自然就不易變得渾濁。」
在書中作者提及寺院或神社稱為淨域,而且他把自己的家同樣視為神聖的場所,在玄關脫鞋的行為等同於把帶有負能量的人、事、物留在家門外,而且進入家居空間後是可以放鬆心情的場所。參道具備整頓自己身心的含意,例如進入神社前通過多道鳥居,所以對我來說在自己的家中穿梭不同房間,轉換心情的過程也有相似的意思,因為「你所往的房間正反映出你自己的內心狀態時⋯⋯不管是誰,應該都會想馬上好好整理一番吧?」,經常在家中四處走動而且定期整理是不可或缺的部份。
居住在井然有序的家裏,不會被雜物擾亂思緒,不用花時間找東西。作者指出「每次想要做什麼時,就得先把物品移開,或四處找東西。如果這樣還是覺得無所謂,那麼,髒汙的狀態就會變成『理所當然』。」我和作者的想法不約而同,我維持家具平面保持淨空的原因,正是因為想讓空間更有餘裕,把大量留白空間成為日常景象。
給予物品第二次生命,物盡其用
在斷捨離初期要快速達到理想生活,要大量捨棄不必要的物品,只保留真正有用的東西,但是,生活狀態愈接近理想程度,便愈會珍惜所擁有的事物,丟棄前會先想想其他用途,物盡其用後才選擇丟棄,但是丟棄並不是送到堆填區,作者對此也有相似的看法:「缺了一角的玻璃杯不能用來喝水,但如果當作花瓶,則有另一番用處。」丟棄前重新利用、壞掉了嘗試修復、不再使用便拿去轉售或送贈給別人,目的是把丟棄當作最後的手段。
把物品改造的過程也為我們帶來成功感,除了作者在書中介紹的竹子改造,把砍伐得來的竹子製成蠟燭容器,使用後再用窯燒製成竹炭,我最近也把不再使用的家具改造,讓物品獲得新的生命。我改造的是極少使用的茶几和塑膠矮凳,兩件家具有不同的原因而甚少使用,前者是鐵框手挽會阻擋視線,後者是質感非常差而難似融入其他家飾(多年前因為便宜購入),我把茶几的鐵支拆掉只保留木製托盤,然後放在塑膠矮凳上,為矮凳增添溫暖的木材材質,而且變成新的家具。
「禪重視簡樸的生活模式。食衣住行全都盡可能排除不必要的浪費,簡單過生活。從中看出價值。」簡單生活對我來說不是苦行僧,也不是過着簡陋而且貧乏的生活,而是透過最低限度的生活日用品,以及簡單習慣而建構的生活型態,正如作者所述:「如果真的有需要,也可以全是高價的物品,不過要懂得珍惜,用得長久。」
輕鬆打掃和整理,養成打掃習慣展開新的一天
「在清爽的空間生活,最大的功用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
簡單整理步驟,使用後放回原位
整理的時候,嘗試完全投入專注於整理和打掃,調整心態享受打掃後的清爽空間,而且過程中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靜。作者指出雲水僧(修行僧)只擁有最基本所需的用品,包括缽、衣服、梳洗用品,而且各有固定擺放位置,整理房間後仍然會變亂的原因,是物品在使用後沒有放回原位,而且我們可以重新審視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
重設家居,對擁有的所有物品進行評估
相隔一段時間,我便會按照個人習慣調整收納系統,重新規劃動線。雖然整理收納服務逐漸普及,但是由自己親手去整理和打掃才更有意義,作者提及:「重要的是不可半途而廢,而且務必要自己親手做。」我會認為整理收納會隨着時間而需要調整,而且物品去留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上,這個項目無法依賴別人,而且別人也無法為自己判斷,既然是自己的生活空間更應該由自己維持整齊,這是我的選擇。
「處理不需要的東西→清除髒汙→整理、整頓。如果採取這樣的步驟安排,應該就能有效率的進行作業。」在開始計劃整理行動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想居住在怎樣的空間,訂立更明確的目標。
設立捨棄準則,清除物品時不再感到困惑
整理物品時很容易開始回憶過去,作者建議可以設下基準,例如兩年沒穿的衣服可以捨棄,不管當時購入的價格是多少,而且考慮可否改造成其他物品,或轉送別人,最後才決定送到舊衣回收箱。這也是我的原則,而且早前在其他文章分享用舊衣改造的髮飾。要注意的是,有特別回憶的物品可以放進專用箱裏收藏,例如重要遺物和禮物。有了這個基準作參考,就可以擺脫「將來可能有用」的想法而捨不得丟掉。
延伸閱讀:
整理整頓,生活習慣的改變
每天早上把房間窗戶打開,呼吸新鮮空氣而且做一些伸展動作,除了為房間換氣外還可以喚醒身心,這是作者提到的小習慣,「一旦養成習慣,就能在無意識下辦到。」這句說話是作者講述把玄關鞋子擺整齊所提及的一件事,回家後把鞋子擺好是非常容易做到,人的內心也會反映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要是改變人生的目標太遙遠,就從腳下開始重新審視。
「在滿是不需要的東西包圍下,人們很難保持內心的平靜。打掃時也會多費一番工夫。時常有人進出的客廳,東西很快就會增加,要勤於整理不必要的物品。」
減法生活,調整心靈和整理人生
作者指出寢室要用減法整理,房間內盡可能不放東西,避免被不必要的雜物而感到煩惱,「在擺滿東西,令人無法靜下心的寢室,睡眠品質會低落。」這是我需要在未來好好學習的整理法則:「東西減少得愈多,愈沒有煩憂,也就不會有累贅的行動。」把寢室內的物品減至最低限度,不相關的東西不擺放。物質可能給帶給自己幸福感,「但在禪的世界中則認為,不是要得到新的事物,而是要捨下不必要之物,這樣才能通往幸福之路。」放下執着,讓自己擁有更好的人生。
另外,在書中提及「枯山水」的日式建築侘寂美學,以白砂和庭石建造的庭院感覺非常神聖,雖然都狹小空間生活難以擁有這樣的庭院,如果有這樣的空間必定會前往造訪,感受平靜而美好的時刻。
「不論具備了再多的知識和資訊,只要沒伴隨行動,一樣不會有任何改變。不管頭腦再怎麼明白,但若不透過身體去學會,一個人的行動還是無法改變。所得到的知識和資訊,最後終究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在這本書裏我沒有貼上便利貼,目的是在不同時期重複閱讀時,可以帶來新的感受,因為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珍藏,在整理收納的過程遇到瓶頸位時,可以再次翻看《人生變得多采多姿禪的簡單整理技巧》這本書,為自己帶來一些新的啟發。這本書帶給我的體會,最重要的是自我管理,持續整理和打掃居住空間,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靜。禪學,非常重視「現在」這個時間,此時此刻專注於自己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