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3.02.05
即使回顧這些負面事情是痛苦的,卻詳細地寫了這篇是為了紀錄過去遇到的一切,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能再次面對這些事。畢竟我們的人生不一定是一帆風順,每當遇到不幸的事情,或許才會發現曾經身在幸福的時刻。在自媒體經營文章中曾提及創作者之間文化這回事,我認為這篇內容可以獨立寫一篇心得分享。接下來看看經營自媒體遇到的 4 件重大負面事件,包括影片及照片盜用、社群媒體及網站文章抄襲、還有別有用人的人惡意攻擊。
自媒體經營,受到其他創作者抄襲的真人真事
不可輕視盜用影片的後果,深切影響創作動力的來源
我不想再拍 YouTube 影片了。擅自下載我的影片,字幕裁掉、重新剪輯並且上傳到自己的 YouTube 平台,甚至開啟營利功能,利用我的用心創作賺取不屬於他的金錢。在對方的影片下方留言,說明我是影片的版權持有人並且要求刪除影片,可是對方沒有理會,最後向 YouTube 尋求幫助後才能成功刪除。
這件事影響我創作的動力,就算相當喜歡拍影片這件事,至今仍然沒有拍片。每一次花上幾天時間籌備新影片,卻有人只是用了數十秒時間下載,聲稱自己只是把我的影片當作素材,我沒有辦法保持平常心。
不久之後,因為 YouTube 對他發出警告,他傳送電郵給我,要求我撤回對他的版權申訴。我認為,在 YouTube 受到 3 次或以上申訴版權才會被停止頻道營運,所以只要不再犯是沒有影響的,畢竟是他有錯在先。
要寫成文章,就必須回想發生了什麼事,整理當時發生的事實。在整理的過程中,心情也會平靜下來。
枡野俊明
擊退照片盜用者!奪回擁有權的處理祕訣
整個網絡文化非常不健康。有一次發現自己的 IG 照片出現在別人的帳號,沒有事先取得我的同意,對方把這一張照片據為己有。無論我留言或 DM 對方都得不到回應,唯一方法是向 Instagram 幫助中心求助後 24 小時內成功刪除貼文,迅速解決。
我們有自由的權利發表任何想法和立場,但是文字創作或照片的背後也有創作者的獨立思想,要明白自己所創作的文字或圖片均有其價值存在,對視覺元素和文字有所堅持。
基於尊重知識產權的前題下,轉載任何影片或圖像需要事先取得許可、標記出處。
與其煩惱別人不斷模仿自己,倒不如用心過生活
近年斷捨離成為熱話,自然而然有很多談論斷捨離和極簡的創作者,重複主題是很常見,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觀點與角度有明顯差異,尤其是內容。涉及的創作者眾多,只能說是現今的抄襲風氣吧,不過我不會公開他們是誰,他們看到就會看到。
不論是人氣品牌或自媒體、整理方法或生活選物,彷彿在他們的自媒體帳號看到了我自己。舉例來說,無印良品電視櫃與 Sony 智能電視的型號是相同的,還有購買 Bruno 多功能橢圓鍋、De’Longhi 電熱水壺和多士爐,款式和顏色是相同的。因為相似喜好而買了相同的東西,或是看了我的分享而購買的話,我是真心感到高興的。
我認為文字有其價值。但是經營自媒體後被不同的人模仿,湊巧地運用相同的拍攝風格、湊巧地寫着相似的簡介、湊巧地寫了一樣的題材,貼文排板和製作風格也非常相似,這些巧合加起來真的只是巧合嗎?我會發現抄襲者,主要因為他們自己主動追蹤我,或是由網友告訴我。
抄襲者的普遍行為:
- 模仿其他自媒體名稱
- 設計風格及貼文排版等品牌形象
- 文案的用字及語調
- 直接把別人寫的文章搬字過紙
雖然接二連三出現仿冒者,但是想法和生活態度是無法輕易被複製。
有網友對我說:「這篇跟你寫的一樣,我記得早前已在你這邊看過了。」在我的文章內,有一些 keywords 是防止被抄襲的,卻有人會直接搬字過紙。事實上我所撰寫的文章是過去累積的個人經驗,也夾雜了個人喜好,分享生活的一部份,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延伸閱讀:
即使受到惡意攻擊的影響,也要從負面情緒中脫離
這是賊喊捉賊的個案,因為早於 2020 年初我開始經營自媒體時,有一位整理收納師抄襲我 Instagram Bio,無論是格式,還是動態精選的封面都超過 90% 相同,難道我坐時光機看了在未來的事嗎。並不是我自己的單方面認為被抄襲,當時,我把雙方的 Instagram 給不同的人看,他們不約而同地指出對方太過份、抄得太足。不過像剛才所說,我不會公開這一位整理師的詳細資料。
沒有任何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蓄意抹黑、無理指控。
大概是負面宣傳吧。在 2020~21 年,對方不斷對我情緒勒索,我也不予理會,結果對方得寸進尺。換位思考這幾個字相當普通,我把這幾個字用在文章標題,對方卻在 IG stories 公開地討論,指名道姓控訴我抄襲。
真實情況所有讀者有目共睹。對方不擇手段地宣傳自己,只是希望我可以為他帶來新的粉絲,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新聞只要有討論度就不管別人死活,但我沒有照着他的意思去做。既然對方要公審,我只好作出適當的回應:「只要在 Google 搜尋便會發現高達 64,400,000 個『換位思考』的搜尋結果。」當然,我有附上對方公審的部份截圖,卻有不少創作者私訊我:他們也曾經受到滋擾。
但是長期受到滋擾,讓我的身心非常疲累。
讓我情緒受困,是因為我早已封鎖對方的帳號,對方卻持續作出騷擾。幸好的是,最後可以從負面的情緒中重新走出來。雖然我不公開對方的名字,但是詳細的情況可以到另一篇文章看看。
只要拉低別人的價值就能讓自己安心,同時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批評的本質。當一個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很可能採取偏激的行為。為了肯定自我價值,人會對比自己弱小的人出手。
佐佐木典士
下圖是其中一位創作者的情況,其實還有更多。
為了保護受害者和讀者的安全,圖片經過打格仔處理。
延伸閱讀:
面對這些不公義的事情,到底要用什麼心態去應對。朴研美在她的著作《為了活下去》一書中提及「所有東西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透過學習才能內化,即使是基本的人類情感也不例外。」保持平常心不去在意他們的行為,專注於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
事實上,儘管經歷這些事情,也有很多讓我感動的留言和私訊,例如在 Instagram 收到關於整理家居的問題,再把成果與我分享並告訴我:「感謝你的詳細建議,雖然目前未到最佳狀態,但至少現在書桌空間更有餘裕!」還有其他讀者的肯定:「非常喜歡你的文章,與坊間的斷捨離文章是無法比較的,可以直接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想法。」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也要再次從悲傷走出來,忘卻負面情緒專心投入創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