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過剩的社會,我們常常被過多的物品和資訊包圍,無論是家中堆積如山的雜物,還是內心無法釋懷的情緒,都讓人感到壓力倍增。斷捨離作為一種生活哲學,提供了我們一條通往簡單生活的道路。透過整理居住環境,我們不僅整理物品,更能整理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自由。

打掃房間整理居住環境,斷捨離後的簡單生活
開始斷捨離的契機,是實踐膠囊衣櫥的那天
在 2017 年,因為《無印良品的整理收納術》這本書讓我了解家居整理的訣竅,在視覺上帶來很大衝擊,從而開始斷捨離的旅程。直至 2020 年以自媒體創作者的身份,經營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與讀者分享整理心得。
回想起來,我的斷捨離之旅始於一次偶然的契機。某天,我在整理衣櫃時發現了許多從未穿過的衣服,有些甚至還掛着吊牌。我突然意識到,擁有的數量超出自己所需,過剩的物質並沒有帶給我幸福,反而讓我感到壓力。
在那一刻,我決定改變。我開始閱讀關於斷捨離的書籍與文章,學習如何辨別真正需要的物品,以及如何放下對多餘物品的執着。起初,我只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但隨着整理工作的進行,我感受到空間變得清爽、心情變得輕鬆,甚至連生活節奏都慢了下來。
對身邊的事物習以為常,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斷捨離。
簡單來說,你可以選擇一個容易處理的小區域,例如書桌抽屜或廚房櫃子。將所有物品取出,逐一檢視是否真的需要。如果某件物品一年內未曾使用,那麼它很可能已經失去了存在價值。
在整理時,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 「這件物品是否帶給我快樂?」
- 「它是否仍然實用?」
- 「如果現在丟掉,我會後悔嗎?」
這些問題能幫助你快速做出決定,不再猶豫不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成為自媒體創作者所帶來的改變
如果有人告訴我幾年前的自己,有一天我會因為整理而改變人生,大概我也不會相信。
當我正式踏上斷捨離的旅程後,不僅家中的空間煥然一新,也讓我找回內心的平靜與自由。這段旅程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透過撰寫部落格文章,讓我有機會將心得分享給更多人,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簡單生活。
雖然還未去到家中空無一物的程度,我還是將自己的整理心得記錄下來,並在部落格上分享。
在剛起步的階段,我只是當作生活紀錄和自我反思,但沒想到文章逐漸吸引了一些讀者,有不少讀者向我表示我的經驗啟發了他們,也讓他們願意嘗試改變。或許我所寫的內容,對其他讀者來說也剛好有需要。
然而,經營社群媒體會太在意粉絲數量、互動、按讚數…等,很容易讓自己身心俱疲。
回想經營自媒體的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
- 幸福並不來自於擁有更多,而是來自於珍惜當下。
- 空間清爽時,心靈也會跟著輕盈。
- 透過分享經驗,可以將個人的小小改變轉化為對他人的大大幫助。
到了現在,我仍然持續在實踐斷捨離,不僅是對家中物品,也是對時間、情緒和關係進行篩選與整理。我希望透過部落格,能夠啟發更多人踏上屬於自己的簡單生活之路,找到內心真正的富足與自由。
我們很可能只看見別人擁有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如果你也想嘗試改變,不妨從今天開始,在家中選擇一個小範圍進行整理,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