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狹小生活空間,大多是被雜物佔據,即使偶爾把閒置的東西清掉,還是放不下對物品的執着,丟掉了又買回來,不斷重蹈覆轍。物品只要數量過多,佔據原本屬於自己生活空間,環境變得壓迫、雜物堆積如山⋯等,到底居住的是人還是閒置物品?
重新找回空間的餘裕,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斷捨離後,專注於真正想要的生活,忠於自己的想法去做真正喜歡的事情。透過少物生活換來更有餘裕的空間,讓心情變得非常放鬆,當使用真正喜歡的物品時,才能夠讓自己用心享受。
如何訂立執屋的先後次序?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原則
由於紀念品或遺物有感情連結,難以丟掉,也不一定要全部丟掉。可是,整理這些東西的過程很容易沉醉在回憶當中,經常花掉很多時間,而且有可能丟掉之後感到後悔,所以這些東西應該最後再整理,首先進行簡單的斷捨離練習,練習判斷物品的直覺,到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執屋的正確次序,由沒有感情連結的物件開始:
- 近年購買的東西:檢視使用頻率、數量管理,判斷需要與不需要
- 消耗品:用完再買,不用囤積多於自己所需的數量
- 非必需品:列出生活必需品清單,其餘東西逐一賣掉、捐贈或回收
近年購買的東西
開始整理物品時,可以由家中的小角落開始,選擇近年購買的東西,你對這些新購入的東西仍然保有新鮮感,比較容易判斷「需要」與「不需要」的差別。這麼一來,這處東西停留在你身邊的時間很短,對它的感情還不深,還未建立感情連結,很容易可以作出決定,也可以建立斷捨離的信心。
消耗品
只要把消耗品用完,它們的使命便完成,正因為這些東西用完就沒有用處,可以立即丟掉。處理消耗品包裝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物料分類回收,如果還未用完的話,可以捐贈給相關的機構或組織,回收過期食物或衣物等等。最重要的是,用完再買不囤積。
非必需品
建立你的限制消費清單,每一次消費也要深思熟慮。外出前寫下購物清單,避免漫無目的閒逛時買下沒有需要的東西,養成這個小習慣更容易持之以恆。如果家中有閒置物品,已經超過一年以上沒有使用,就可以視乎物品的狀況決定賣掉或捐贈,拿去回收是最後的手段。
斷捨離的 4 大法則,塑造你的理想家居空間
不要掉進優惠折扣的圈套!
優惠套裝似乎很便宜,是慳錢的好選擇吧?不一定,雖然價錢相宜,但是套裝內的產品全部都適合你嗎?每一件都會使用嗎?如果獨立看待的話你會購買嗎?或許根本看不上眼呢。為了少許優惠折扣,卻花掉更多金錢,而且特價搶購的東西通常多於自己的真正需要。由今天開始,不妨用完再買不再囤貨,節省的金錢讓你每一筆預算更高,可以選擇品質更好的產品,更堅固、更耐用。
個人的興趣愛好也要斷捨離嗎?
隨着時間的流逝,你的興趣愛好可能因而改變,家中的角落總是有一堆閒置物品。當時昂貴價格購入的工具,如今已經不再用了,可是「仍然堪用啊!還是保留下來吧」或者「以後感興趣的話,到時候就有用」等藉口不願面對,只是曾經使用數次捨不得丟掉,你也有這些想法嗎?
將來你真的感興趣再重新買回來也不遲,新科技推陳出新,到時候或者已經用不着這些東西了,把閒置物品保留在身邊,只是讓物品佔據空間。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參加興趣班或短期課程,課堂上包含所需工具,即使不再感興趣,也不用煩惱後續的處理方法。
如何選擇兼具美觀與實用的裝飾品?
在香港的狹小生活空間,並不適合放置過量裝飾品,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通常以開放式層架展示裝飾品,而且每一件物品之間沒有留白空間,而且成為塵埃污垢的聚腳地。除非你很樂於打掃清潔,否則建議減少裝飾品的數量。
如果裝飾品是實用性與美觀度兼備,可以當作收納用品,在不被雜物佔據的前題下,也是適當的留白方法。要是真的很想在家中展示你的收藏品,不妨活用玻璃飾櫃,數量控制在適當範圍之內,讓物品之間也可保留距離,當作家中的藝術品展覽。
維持物品數量的黃金法則!
「為了買一件新品,我要丟掉一件舊物。」這是很多人對斷捨離的誤解。在減物法則之中「一進一出」與「一出一進」除了先後次序的分別,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明顯的差別。
舉例來說,經過長久使用的東西壞掉,需要購買新東西替換,是一出一進法則的實踐方法。相反地,衝動購買了一直想擁有的東西,回家後再挑選不再怦然心動的東西丟掉,雖然兩者也可以維持物品數量,後者卻成為亂買東西的藉口了。
總是拖延至「年尾大掃除」才開始整理家居,感到無從入手而且非常痛苦?由今天開始持續每天整理和維持家居乾淨清潔,例如整理一個抽屜。只要積少成多,便能讓自己每一天也生活在舒適自在的空間裏。
b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