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作出選擇、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其實和行為經濟學有關!開始有意識地消費,即使受到影響阻礙、內部阻力⋯等,也有可能改變現狀,改變你的人生方向。立即擬訂「斷、捨、離」的自我挑戰,與家人聯繫感情、找回你的人生意義!
斷捨離入門!來自行為經濟學的觀點與角度
#1 — 從眾行為
一直以來,長輩們所說的話多數都對的,做的事都是為你好的,你也同意。直至你打算丟東西,但是眾多親朋戚友都對你說「還有用啊」、「這個給我用吧」、「將來可能用到」之類的說話。在不知不覺間,你也同意這些東西應該要保留下來,結果遲遲無法丟掉,這個盲目服從多數的情況稱為從眾行為。
身邊的人都不會丟東西,在日常生活中,雜物的存在變得習以為常。物品數量愈來愈多,也覺得是理所當然,再加上別人的說話很容易影響我們的判斷力。
免費的東西最貴。
這句說話很常聽到,在街上經常派發的免費贈品、網購滿額的贈品及免運費⋯等,因為免費不拿白不拿,身邊的人都已經把贈品拿在手上,貪小便宜也沒壞,還是拿了就好啦。事實上,因為免費這一回事,我們會出賣自己的個人資料,或是花的錢比想像中多。要改變這個情況,可以進行一日一丟計劃,提升判斷物品去留的能力。
#2 — 稟賦效應
無論物品的原價是多少,你會捨不得丟掉你所擁有的一切。正因為擁有它們,在你心目中它們的價值變得比原價更高,這個行為經濟學現像稱為稟賦效應。
低物慾生活不等於零消費,有合理物慾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行簡約生活,有需要的東西還是要買。可是,如果購買不怎麼實用的東西,違背極簡理念,也許會說些什麼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舉例來說,我好想買一個新的平底鍋,但是,我已經有足夠的煮食用品了,無論是尺寸或款式都夠用,真的沒有需要,只是沒有用過這個品牌的商品。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想要的平底鍋降價了,沒有想太多就買回來,那麼我要怎麼跟別人交代呢,要不然對別人說我要收集所有白色廚具…。以上只是假設啦。
#3 — 破窗效應
只要有一張椅子放滿衣服,很快便會一發不可收拾,雜物擺得到處都是。如果在短時間丟掉大量不必要的物品,整理收納做得相當完美、一塵不染,住同一屋簷下的家人看到就不好意思把空間弄亂,或是把物品隨意放,這個現象稱為破窗效應。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尤其對你沒有任何幫助的東西。
順帶一提,還有一個行為經濟學稱為沉沒成本效應。我們很可能因為物品的價錢昂貴,但是一直放在角落沒用過,卻遲遲無法捨棄。或是打算培養新的興趣愛好,買了一堆東西,但是到了中途就覺得不適合自己,卻不想放棄已經買了的裝備。在這個時候,不如想一想: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每一次消費前深思熟慮,反覆思考需要與不需要,事實上,我們仍然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到判斷力,別小覷。只要了解更多行為經濟學的原理,即使遇到廣告的引誘、購買的環境影響⋯等,也可以保持理性消費,讓我們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你可能也有興趣:
最近,正在製作一份專屬的日用品清單,我發現大部份回購品也來自 iHerb,膳食補充劑、運動營養補充品、食材及調味料、成份天然的清潔用品…等,不如先睹為快,立即到 hk.iherb.com 選購。
由即日起,使用優惠碼「BLG9085 」購買 Sunwarrior、MaryRuth's、Codeage、Terrasoul Superfoods 及更多品牌低至 8 折,自主研發品牌 800 多款商品全線 9 折!立即選購,不限使用次數!
延伸閱讀:
- 斷捨離清單/6 件不該在「錢包」出現的物品,還有整理錢包要注意的 3 件事
- #Minimalism|選擇是最重要的課題:「因為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在製造需求」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