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3.01.18
我曾經是一個購物狂。不斷衝動購物,釋放工作上的壓力和焦慮感。可是,即使給予自己很多藉口去買東西,壓力和焦慮感毫無改變。幸好的是,接觸整理收納的資訊後,意識到自己需要作出改變,第一步是捨棄家中的雜物。
每個人開始極簡生活的契機也不盡相同,當我們在捨棄多餘的物品時,同時放下很多不必要的執着。在美國,Donald Judd 是極簡主義的開創先河,現在的我,也確實感受到這個生活模式所帶來的改變,無論想改變目前情況的原因有哪些,追求的視覺效果或許不一樣,也可以立即行動嘗試極簡生活為自己帶來新體驗,原來自己曾經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
改變心態改變生活,成為極簡主義者的 5 個改變
#1 有意識的生活,改變過往的消費模式
開始極簡前,我是重度購物成癮者。幾乎每天購買一堆東西,櫃子放不下、桌面沒空間,只好放在地板上。一直以來,以為購物可以減輕生活壓力,面對堆積如山的雜物才發現毫無作用。
接觸斷捨離,成為我的人生轉捩點。
丟掉不必要的東西,面對以前的消費模式,並且開始養成記帳的習慣。自從分析每個月開支費用,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務,成為更善於理財的人。開始極簡生活後並不代表不消費,只是用在自己認為值得的事物上,減少購買過量的東西,把相同的金額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原來我丟掉的,不止是丟掉雜物。
我認為,人生的轉變過程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只要願意嘗試,無論是心態或行動上都會慢慢改變。在斷捨離的過程夠能更認識自己,了解更多意識消費的相關資訊,令我明白到無形的資產更重要。
延伸閱讀:
#2 定期調整、改善收納方式,整理收納的基本原則
雜亂無章的生活,月光族、囤積者⋯等,一切好像理所當然。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後,反覆經常思考生活基本、消費模式以及物品本質,察覺一直以來的問題所在。
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數量:
- 需要還是想要?
- 哪些東西是必需品?
- 沒有這些東西也可以?
- 可以自學?
對現在的我來說,最重要是不隨便增加物品,並且用一進一出法則汰舊換新。作為人類,很容易以為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才是對的,卻沒有反思自己。隨着成長我們身邊也會累積很多物品,但真正對現在的我們有需要的其實很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日常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同,定期調整原本已經習以為常的既定模式。
整理收納的目標:
- 方便使用
- 容易取拿
實行簡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物品。即使想在家裏增添新鮮感,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家具和物品調整家居擺設,一切整理收納的方式均由自己做出各種嘗試和實驗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3 為日常注入美學意識,是對自己而言的最低限度
自 2020 年開始經營自媒體,並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與讀者分享斷捨離心得,不吝嗇自己所學到的事物,在部落格和社群媒體無償分享。
以身作則,才有機會感染身邊的人。
把設計的基本融入日常生活,設計自己的人生,過着更有質感的生活。由「設計美學」轉變成「生活美學」的階段,從每件日用品之中學習背後的生活哲學,了解職人手藝、工匠精神、品牌理念和產品設計概念,比付費學習所得來的知識更寶貴。日常生活和設計息息相關,我們很多日用品和網站也是經過無數人的設計和製作,加入不同的邏輯和設計理念,最後才視覺化呈現在你的眼前。
將設計融入生活,為生活加入設計美學。
basic&
#4 不再捨不得用,真正喜愛的物品要經常使用
真正喜愛的物品,不要放在角落不捨得使用,要明白自己值得使用品質更好的物品。近藤麻理惠在她的著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提及「所謂的整理,就是整理每一個過去。」把身邊的事物簡化,將物品數量減至最低限度,重複使用以往珍而重之的物品。否則,因為過於珍惜反而使用次數寥寥可數,漸漸忘掉當日愛不釋手的物品。
物品的價值在於自己的想法。
避免購買 10 件便宜貨,來代替 1 件高品質的物品。歲月流逝,慢慢累積真正喜愛的不同家具和日用品,漸漸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變成現實,每一件物品都反映自己的喜好。有人說,你的房子就是反映內心的鏡子。
#5 極簡生活模式的改變,是歸返生活的基本
因為簡單生活,重新審視自己衡量物品的價值,所擁有的最低限度物品能反映出自己的本質,簡樸反而更突顯每個人的真實內在。在消費主義的社會風氣之中,追求物質的生活卻無法感到幸福,我們要學懂不隨波逐流,不與他人比較。堅持自己的理念,以簡簡單單的想法回歸生活基本,這樣就好。
回想起來,你開始斷捨離的原因是什麼呢。
想改變生活品質的初衷是為了自己吧,不必在意他人的說話,因為我們控制不了他說的話。沉默不是代表我們很好欺負,但我們懂得為自己而活。即使被別人說:「這根本不極簡吧!」或「物品還是很多啊。」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由自己掌握,去實現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