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看到許多數位極簡主義者的例子,他們毅然縮減連線上網的時間,以專注在少數高價值的活動上,因此經歷了巨大的正向改變。」這是《深度數位大掃除》提及的一段說話。對我來說,開始經營自媒體後,使用智能電話拍攝大量照片,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替代方案是刪除不必要的照片。我們所認識的斷捨離並不止適用於實際的居住空間和物品,數位斷捨離(Digital Declutter)包括:電郵裡看到一堆垃圾郵件、騰出智能電話的儲存空間、社群媒體內追蹤着不再感興趣的品牌帳號、下載後從來沒有使用的應用程式等等。
實行數位極簡,刪除不必要的照片
處理過量照片需時,每次視而不見最終不了了之,是時候要面對一直逃避的問題。為數位化的空間也進行一場斷捨離,騰出更多空間和容量,也能減輕自己的負擔。這系列文章集中處理電話儲存空間,例如刪除不必要的照片。多餘的相片漸漸累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藉此移開社群媒體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 YouTube 平台發佈影片分享極簡生活的日常,但是用 4K 拍片的每條 footage 容量都不少,即使購入外置硬碟亦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正式開始影片前,我很想目前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
累積過量的相片原因是「相機食先」導致風景照和食物照都有超多(笑)我很怕按下快門後照片卻失焦或糊掉,所以每次按下快門至少 5 至 10 次,但過後沒有即使處理多餘的照片,漸漸變得習以為常令智能電話入面有 41,168 張相。曾經見過別人電腦內有超過 10,000 張照片,當時還以為自己和這個數量的距離很遠。
為數位極簡訂立短期目標
開始數位極簡挑戰:挑戰自己把電話內的相片總數減至 10,000 張或減少 50GB 容量,並定期在 Instagram Stories 更新情況,開設一個名為「數位極簡」的動態精選把過程集中整理。2020 年 4 月 7 日有初步想法後卻一度擱置,在 2020 年 5 月 1。日正式開始把多餘的相片刪除,處理次序如下:
- 螢幕截圖
- 重複拍攝的備用照片
- 所有失焦的照片
- 食物照片
- 活動/展覽照片
- 工作相關照片
- 寵物
- 親戚朋友
- 旅行
首 3 個類型的照片比較容易處理,很適合剛開始時把它們立即刪除。簡單來說:螢幕截圖的實際用途不大,與其在密密麻麻的圖片之中尋找需要的資訊,倒不如直接重新搜尋好了。其次是重複拍攝的備用照片,每個系列或主題只保留 1 張。失焦的照片直接刪除就好。
你可以選擇順次序來處理,或是處理之後的類別時,也可以返回之前的類別再仔細篩選避免漏網之魚。而且隨着時間漸漸過去,或許之前捨不得刪除的照片也可以放下。處理次序也可以根據相片數量多少而劃分,例如保存最多的照片是食物照,也可以先刪除而騰出電話空間。而和「情感」有直接關聯的照片可以留待最後才處理,例如家人和旅行照片。
延伸閱讀:
刪除照片時遇到的困難?
構圖接近的照片之中選出清晰度最高的一張,最困難的地方是挑選構圖和清晰度,需要把照片放大才能夠仔細查看實際情況,極度需要集中精神。還有決定如果自己留該照片的話,有紀念價值嗎?過程經常猶豫不決變成回顧過去,所以不是每一天都有這個能耐去刪除照片。
旅行相是其中一個難關,因為我未必會再踏足同一個景點,要是刪除了便無法挽回,這個情況與「這件物品將來有用」的想法相似。但我應該這樣想:旅遊經歷是用心感受,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美好回憶而並非照片,照片可以喚起記憶,卻不必讓過量的照片佔據電話容量。
半個月後的成果及自我成長
目前智能電話內的照片還有 31,980 個項目,包括 31,014 張相片及 960 段影片。在 Instagram 限時動態統計相片數量後,才發現個總數所顯示的「項目」包含影片。當我開始這個數位極簡挑戰後,有時會花 1 至 2 小時刪相,但有時候只會刪 1 張便暫停。我決定以後無論用智能電話還是相機拍照,都盡量只會拍攝1張,多餘的也立即刪除。減少「相機食先」的情況,留待有特別時刻才拍照留念。
以下圖的冰淇淋拍攝過程作為例子,同一物件我也會按下 7 次快門,但其實我已經忘記當天去銅鑼灣的目的,也想不起這杯冰淇淋好吃與否。只記得當天店鋪沒客人在,所以坐下來品嚐這杯冰淇淋,沒有特別意義。
以上,是實踐數位斷捨離的其中一個方法,把自己從社群媒體的注意力移到其他地方,減乎不由自主查看訊息的次數。如果你的情況與我相似,或者你也想坐言起行嘗試數位極簡,歡迎加入這個數位極簡挑戰,訂立可行的個人化目標累積已久的照片只有自己才能好好處理這個問題,這個數位極簡挑戰將會繼續實行,直至達成短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