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環境更友善?氣候變化和我們的關係?全球暖化的現象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單止導致降雨量改變、生態失衡和海平面上升,改變的方法是開始實踐低碳生活。由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策劃的「綠『識』生活救未來」虛擬展覽,展覽主題以「衣」、「食」、「住」和「行」四大範疇作為重心,介紹日常生活之中減低碳排放的方法和實際例子。並介紹環保 4R 原則:
- 減廢(Reduce)
- 再用(Reuse)
- 再造(Recycle)
- 替代(Replace)
環保減碳:「綠『識』生活救未來」虛擬展覽
衣 Clothing
在《十件我不再買的東西》內分享過「皮鞋」是其中一個我不再買的項目,由展覽所提供的資訊顯示,原來每對真皮皮鞋需要 15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購買皮鞋間接減低碳排放,當中涉及製作過程:「真皮皮鞋涉及畜牧業和皮革加工,因此碳足跡較高。」我們可以選擇 EVA 為原料的鞋履。
購買衣服方面也可以天然和可回收物料,例如麻布。亦可以選擇修補代替避免浪費,和盡量選擇購買二手服飾,物盡其用。挑選飾品方面:「價值 750 美元的黃金和鑽石製作頸飾需要 400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我們可以選擇天然環保物料的飾品,甚至無需購買不必要的飾品。
我洗衣服會注意衣物標籤,通常使用 30°C 或 40°C 水溫清洗。在這個展覽了解到在室內晾乾衣服可以節省能源,尤其使用洗衣機的乾衣模式會製造碳排放:「將水加熱需要耗費電力,水溫每高 10°C 就會增加 100 克碳排放。」而在室內晾衣服可以減低碳排放之餘,亦令室內平均溫度下降。所以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水溫清洗衣服,以及避免使用乾衣模式。
食 Food
食物類別的碳排放量來自飼養禽畜,當中牛和羊的碳排放量更高。我們可以自備可重用容器盛載食物和減少包裝外,烹調時的方式亦可減低碳排放:「烹煮時蓋上蓋子可以減少煮食時間和熱力流失。」食材準備方面亦可以:「把食物切成小塊也可以縮短煮食時間。」
住 Living
家庭電器是其中一個碳排放源頭,在選購家電時我們可以考慮:「選擇效能最高、獲『一級能源標籤』的電器。」在非使用狀態下的燈飾可以關掉,雖然現今大部份使用節能燈泡,但我們可以進一步節省電力。不得不說的是信件比電郵的碳排放高出 50 倍,而且附有冗長附件的電郵需要 50 克二氧化碳當量,使用電郵溝通時也需要更精簡吧(笑)
行 Commuting
有關交通公具的展覽內容提及:「踏單車走 3 公里路程的碳排放是 0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假如以單車代步的話需要更多配套和設施配合,例如增加單車徑和停泊位置,或控制單車的技術需求更高,因為在香港的路面情況轉彎位置和窄路很多,即使依照道路使用者守則也難以實行。
在展覽的最後部份,提及兩個有關綠色生活的網站,低碳生活工具包括「低碳生活計算機」和「綠色追蹤」,以問卷形式回答數項選擇題,嘗試自行計算日常生活的碳排放量,繼而實踐低碳生活。
展覽詳情
「綠『識』生活救未來」虛擬展覽
網址:https://www.mocc.cuhk.edu.hk/zh-tw/living-greener-virtual-exhibition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