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5.02.13
在這個物質過剩的時代,我選擇了低物慾的生活方式。這並不是一種刻意的克制,而是源於對生活本質的重新思考。我發現,當我們減少對物質的依賴,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時,生活反而變得更加輕鬆自在。在這一篇文章,將與你分享近期客廳一隅的生活面貌。

歸返生活的基本,讓每一天過得更自在、更豐盈
#1|黑色⨉自然風格,用無印良品家具塑造理想生活
每天早上打開窗簾引進光線,播放咖啡廳風格的音樂,在空無一物的餐桌上品嚐餐點與手沖咖啡。
在客飯廳沒有多餘的裝飾品,僅擺放一張大餐桌、一個餐邊櫃和幾本書。這裏是我放鬆與閱讀的地方,可以在這邊用餐、工作、閱讀、縫紉…等。
偶爾我會隨心所欲地變換房間擺設。無印良品的家具統一尺寸可以自由地組合,隨着時間的推移,客廳的佈置會變得不一樣。低物慾生活並不意味着完全停止購買,而是學會理性消費,將資源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家具也不受用途所局限。我們的餐邊櫃從來不放碗碟或餐具,所以有充足的儲物空間可以收納文具、書本、手作用品,以及適量的房間擺設,與家居融為一體。
兼備實用性與美觀度,挑選家具的重點:
- 多功能家具:選擇具有多種用途的家具以節省空間,提升實用性,例如有儲物空間的床架。
- 符合生活所需: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挑選家具。例如,如果你喜歡閱讀,可以選擇一張舒適的單人椅搭配閱讀燈,而不是購買過多不必要的裝飾性家具。
家具不需要填滿每一個角落,適當留白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也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放鬆感。

#2|實用與美觀兼備的裝飾,多用途風呂敷的收納方案
開始極簡後,我幾乎沒再購買過收納用品。
我們選購家居用品的準則是一物多用。色彩與圖案多元化的風呂敷可以輕易改變房間的氛圍,無論是包裹物品,或是為物件蓋上布料防塵,風呂敷會因應物品尺寸而改變外貌,包容力非常高,是我長久以來的愛用品。
每一次消費前深思熟慮,只購買真正需要和喜愛的物品,不再被消費文化牽着走。
有消識的生活,實行理性消費的方法:
- 購物前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能否長期使用,只有當答案明確時才會購買。
- 重視品質而非數量:以鞋子為例,我會選擇一雙耐穿且舒適的款式,而不是便宜但容易損壞的款式,既節省金錢也減少浪費。
- 避免衝動購物:看到優惠促銷不會立即購買,我會設置一個冷靜期,給自己幾天時間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該商品。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會發現自己並不需要它。

如果房間弄亂,拿起一塊風呂敷把雜物包裹起來,除了隱藏生活感,拿着包袱移動也非常方便。

#3|根據移動路線,有系統地儲存零散的家居用品
在實踐低物慾生活的過程中,創造一個簡約且有序的家居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當你找出適合的整理收納方式,不僅能讓空間更寬敞舒適,也能減少視覺上的壓力,讓生活回歸簡單與平靜。
整理物品的方法,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你需要洞悉家人的生活習慣,通過細心觀察,以及日常與家人之間的對話,尋找最適合的收納方式。
整理收納的基本法則:
- 每次整理一個區域:避免因範圍過大而感到壓力,從簡單的地方開始,例如一個抽屜。
- 分類物品:將物品分為常用、偶爾使用和不再需要。不再需要的物品可以捐贈、轉售或回收。
- 減少重複:以廚房用具為例,可能有多把開瓶器或多個水壺,其實只需要保留一個。
- 貼上標籤:使用透明收納盒或在盒子上貼上標籤,方便快速找到所需物品。
- 定期檢視與清理:每隔幾個月重新檢視家中的物品,避免過期或重複購買相同物品。
低物慾生活最大的改變,是內心變得更加平靜與滿足。
只要減少雜物,清爽的客廳在視覺上更寬敞。即使生活在狹小空間,也可以渡過舒適自在的時光,幸福地享受生活。
想知道更多家居整理法則,不妨可以參考我們的文章《每天整理 10 分鐘,讓家居更整潔的 5 個收納原則:簡單上手的減物法則》了解更多。

在餐桌工作有時需要用到文具,餐邊櫃其中一個抽屜放了適量的文具,只需一個動作即可拿取,非常方便。另外,雖然餐桌有抽屜,但是只會放與用餐有關的物品,例如杯墊和餐墊。

當我們減少對外界刺激和消費文化的依賴,就能更清楚地看見真正重要的人事物。這種簡單卻充實的生活方式,不僅讓我感到輕鬆自在,也讓內心充滿了平靜與滿足。
如果你也想嘗試,不妨從今天開始做一些小改變,例如整理家中多餘的雜物、減少衝動購買或珍惜身邊的微小事情。相信你會發現,低物慾並不是剝奪,而是為自己作出更好的選擇。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