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5.02.13
想要清理雜物騰出空間?總是整理不久就再次混亂?即使不擅長收納這回事,也可以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整理家居不一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或一次性完成,只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定期檢視和調整,便能建立有系統的整理方法。以下是我總結的 5 個實用收納原則,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有效整理家居,讓生活更輕鬆有序。

只要 10 分鐘就能整理家居,再也不會故態復萌
實踐低物慾生活後,我發現每天只需花十分鐘進行整理,就能讓空間保持整潔,並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收納習慣。
#1 每一次只整理一個小區域
原則:將整理範圍縮小,避免因目標過大而感到壓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堆積很多雜物,甚至儲物向高空發展。我們會對生活環境習以為常,覺得房間凌亂也是理所當然。與其訂造收納空間滿滿的系統櫃隱藏雜物,不如用客觀角度重新審視,找出改善空間。
事實上,你可以用拍照的方式客觀審視。利用廣角鏡頭拍攝家中的不同角度,然後整理看不順眼的地方,不需要的東西就放手。
每天選擇一個小區域進行整理,例如:
- 書桌抽屜
- 衣櫃的一層
- 廚房的碗碟櫃
- 鞋架的一部分
只需專注於這個區域,將物品分類、清理和收納好。這樣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也能逐步累積成效,最終讓整個家居煥然一新。

#2 以使用頻率決定物品的位置
原則: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減少翻找的麻煩。
以使用頻率進行分類時,需要把相同用途的物品集中在一起。如果物品分散在家中不同角落,請把它們集中拿到同一個地方。尤其收在床下儲物空間,或是藏在別人房間的衣物。
舉例來說,在轉季收納時拿出所有衣物,按照使用頻率或用途分類,當季衣服放在易取之處。
在整理時,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進行擺放:
- 每天使用:鑰匙、手機充電器等,應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例如玄關桌或書桌上。
- 每週使用:掃除工具或烹飪調味料,可放在櫃子中間層或容易打開的抽屜。
- 偶爾使用:季節性衣物或節日裝飾品,可存放於高處或不常用的儲物空間。
這樣的安排能讓你更輕鬆地找到所需物品,同時避免空間雜亂。
#3 實行一進一出的原則
原則:新物品進入家中時,必須捨棄一件舊物。
這是一個有效控制物品數量的方法。例如:
- 購買新衣服時,捨棄一件不再穿的舊衣服。
- 新書入手時,將已讀完且不再需要的書籍捐贈或轉售。
- 新廚具添置時,清理掉破損或不常用的工具。
透過一進一出的原則,你可以避免家中堆積過多物品,同時保持空間整潔。
然而,這個原則不代表為丟而丟,買完又買,利用斷捨離的名義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簡單來說,購物前要深思熟慮,避免衝動購買。
至於清理不需要的物品,可以參考以下一些具體方法:
- 捐贈或出售:功能完好但是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或轉售給有需要的人。
- 丟棄:已經無法再次使用的物品,可以直接丟棄。
- 回收:無法修理但仍有價值的物品,能分類回收再造。
#4 分類與貼上標籤
原則:將相同類型的物品集中存放,並加以標籤便於識別。
拿取物品只需要一個動作,既方便又簡單。舉例來說,外出時經常穿的襪子放在籃子,不須要放在抽屜或加裝蓋子,每一個動作或步驟減至最低限度。零散的小東西太多,即使整理好也不容易找得到,便有需要貼標籤。
分類和標籤化是提升收納效率的重要技巧:
- 分類:如文具集中存放於一個盒子內;廚房調味料分別歸類為乾貨、液體調味料等。
- 貼上標籤:在收納盒上,使用標籤機或手寫標籤註明內容,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物品之餘,也能幫助其他家庭成員維持秩序。
然而,適當地收納和加上標籤相當重要,如果拿取東西的步驟過於繁複,大概三天就撐不下去。
更多整理收納的具體方法:
- 將保留的物品按類別或用途分類,放入合適的收納工具內。
- 使用透明或標有標籤的收納盒,方便查找。
- 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每一次使用後放回原位。
有系統地整理家居,最重要的是減少不必要的物品。

#5 定期檢視與清理
原則: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檢視已收納的物品,確保它們仍然實用且需要。
即使每天進行整理,也難免會有一些物品隨著時間變得不再需要。
如果想要長久地維持下去,便需要完善收納系統和有效管理物品。當拿取物品時感到吃力,就是再次檢視收納系統的好時機。為了嚴格管理物品數量,不妨設定上限,例如收納容器放得下的程度。
因此,每隔幾周或幾個月,可以花點時間檢視已收納的內容:
- 「是否有過期食品、藥品需要丟棄?」
- 「是否有衣服已經一年未穿,可以捐贈?」
- 「是否有文件已經過時,可以回收?」
定期清理能避免雜物再次堆積,同時讓你對自己的需求更加清楚。
話雖如此,如果物品還能用,覺得直接丟掉很浪費,就會無法進行斷捨離。舉例來說,沒辦法看完的書就不要勉強自己讀完,也要定期處理已經看完的書,如果書的狀況太差就只好回收,否則送給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參與漂書活動。如此一來,書架就可以去蕪存菁。
最簡單直接的判斷方法,就是超過一年沒有用的物品,它的任務就已經結束,可以立即放手。不要堆放在家中角落等待以後再處理,盡可能以短時間內送出家門,快速騰出空間。
說起來,整理收納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自我要求。
每天花 10 分鐘整理,不僅是一種輕鬆可行的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透過專注於小區域、合理安排位置、控制物品數量、分類存放以及定期檢視,你會發現家居變得井然有序,而你的心情也會因此更加輕鬆愉快。
不妨由今天開始,試着實踐這些收納原則,相信你會逐漸感受到低物慾生活帶來的美好,並且每一天過着非常幸福的簡單理想生活。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斷捨離不止丟東西」:衣櫃整理收納法則!10 種「不該留在衣櫃」的衣服
- 擺脫拖延症的全新計劃!幫助你「不再分心」的時間管理術,你不可不知的寫筆記方法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