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2012 年松浦彌太郎的《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出版,我便開始閱讀和收藏他的著作,尤其它倡導的100個工作基本和100個生活基本,讓非常欣賞他的處事方式和生活哲學,我喜歡閱讀松浦彌太郎著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他早已經歷過,而且他以「前輩」的身份和我們分享他的思維。我經營自媒體的時間很短,即使是初代讀者也未必知道我喜歡「松浦彌太郎的著作」這件事(笑),之後再分享其他松浦彌太郎的著作,在這篇文章分享他的新書 — 《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
說實在,我購買這本書已經超過一年,卻因為塑料包裝封套沒拆,結果一直放在書櫃至今,如果你有看 Netflix 節目「Sparking Joy」應該接觸過近藤麻理惠提倡的法則:把衣服的吊牌拆掉然後真正擁有這件衣服,這樣你才會願意穿着。受到這句說話的影響,我終於把這本書的包裝拆掉並且開始細閱。
松浦彌太郎的生活哲學,重新審新最簡單的基本
大人的基本,發掘嶄新的價值觀
在這本書倡導的理念類似減法生活,「沒有任何累贅,刪減之後剩下的最低限度的東西,才能夠昂然挺立。這就是基本的樣貌。」以前看《日日100》的時候,因為我剛剛開始接觸極簡主義,對極簡的定義還是很模糊,令我感覺到作者有 100 件隨身物品有點多,但當我正式開始實踐簡單生活後,卻發現生活必需品的確不少。如果與家人同住,自己擁有的東西當然很少,因為家人為我們提供每日所需,廚具和家具理所當然地存在於家中,而且不必額外購買家電。直至搬出來住,維持生活的基本用品自然而然多過 100 件,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極簡的定義每一位都不盡相同。
擁有最低限度的物品,可以發現最重要的基本;把固有的想法捨棄,可以歸返最簡單的基本。
「基本代表嶄新,基本代表簡單。」
揮別過去的不安與寂寞,把自己商品化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定期反思:「這就是基本嗎?」另一方面,作者提倡建立「故事存錢筒」的概念,做法是把有趣故事記下來。存錢筒概念對於慢熱和內向的我非常有用,因為可以列出話題清單,向別人主動聊起有趣話題,建立這份清單或許會派上用場,而且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作者提倡把自己當作商品,思考自己的價值、對世界的貢獻,即使 50 歲之後仍然被他人需要,向他人提供「我」這項商品。作者經營的料理部落格會固定文章發佈日子和時間,但上傳不久後可能會修改標題內容,原因是舊的網絡文章會一直存在,作為內容創作者不斷審視自己的文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改進。
生活的基本,撰寫對別人有幫助文章
經營料理部落格是作者的工作,以幽默的方法想出引人注目的標題。這件事令我想提及我的發佈文章日子,我的個人網站每周五 11am 發佈新文章,發佈日子由開設網站以來都是固定星期五,這是我給自己訂下的規則,每篇文章親力親為地撰寫,分享生活,並且提供對他人有幫助的內容。但上傳時間曾經改動,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呢(笑),而且有時候每周會上傳多於一篇文章。「大多數工作都要自己動手,我想這就是網絡媒體的特色。」以我來說,我親身實踐簡單生活的方式,再把所感所想分享在 Instagram 和網站,正因如此,我非常認同作者這段說話。
由自己親自去做才能取得讀者的信任,有任何新想法都可以立即在網站文章更新,作者經營的是食譜分享網站,從食材採購到製作都需要花上很多時間,產出的內容依然維持高品質的保證,以及感到工作過程很有趣,作者「把寫文章當成工作」而且只要有空檔便會寫文章,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讓我聯想到作者另一本著作《明天,要吃什麼好呢?》的生活實用書,屬於食譜類別,結合隨筆短文分享容易上手的簡單菜色,非常推薦給每一位閱讀。
在基本的工作方式,建立大人的理財觀念
作者分享有關自由接案的往事和金錢觀,在 30 歲左右從美國回流日本,向本地創作者售賣美國的視覺書,那一段沒有固定收入的日子雖然辛苦,但是認識了認為他可以寫書的夥伴,如果沒有當時的往事便沒有今天的自己。我認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值得高興,把興趣發展成職業,雖然投身了相關行業有可能慢慢磨蝕對工作的熱情,但是在工作之中找到樂趣,便是努力走下去的動力,能夠這樣子生活十分幸運。而錢對於作者來說,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顯得非常重要,甚至發展出「我愛錢」的個人原則,因為愛錢,就會好好地珍惜擁有的金錢,不是為了追着錢跑而是努力去賺錢。
順帶一提,這本書的紙質輕柔拿在手上沒有負擔,適合長時間閱讀,而且字體尺寸適中,不需要拉近距離才看得清楚,是良好的閱讀體驗,不過我的閱讀習慣主要是用支架固定書本,稍微傾斜角度而且雙手自由活動,便會把看書時的想法用打字的方式記錄下來,不過,有時候會拿着書坐在沙發上看。突然分享了一些閱讀的體驗(笑),言歸正傳,存錢是不可或缺的事,把每個月收入的一部份存起來,把自己當作公司去經營,分析每年的淨利潤,再決定可以花費的金額、應存起來的部份、投資或周轉金,這個概念令我覺得非常有系統地處理個人財務。
對於花錢的方式,分別是消費、浪費、投資,消費是日常生活的項目,例如吃飯和居住空間是必須的開銷,就這一點以我來說,我感受到並不是所有的消費都是亂花錢,開始極簡後對於消費這件事容易產生盲點,覺得任何花費都不理性,可是「有意識的生活」是我的生活哲學,無論是意識消費還是用心生活,和花錢都有間接關係,極簡不是過着簡陋和節儉的生活,而是透過判斷身邊擁有的物品,保留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物,更認識自己的過程。
審視購物這件事,成為大人的時尚
「三、四十歲的人需要考慮的,或許不該再是價格、機能或名牌。更重要的是整齊清潔。衣物洗得乾乾淨淨,再用熨斗燙過很重要。」這也是我的生活態度,衣服的價格和品牌對我來說不算重要,有時間的話把衣物燙直,再用吊掛式收納整齊,方便外出前配襯和穿着。不過是否熨燙衣服和選擇名牌都不是生活的重心,反而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對我們這些大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在。」
作者說到在國外旅遊遇到的鞋店經營者,甚至因為那一次偶遇而持續購買對方售賣的衣服,說到「假如你一個人旅行,有很多時間的話,請試著每天同一時間去同一家咖啡店點同樣的東西試試。至少老闆、常客或有同樣背景的旅客,一定會主動對你開口。」在香港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極少,但多年之前我在一間快餐店和友人用餐,坐在我們對面有一位正在獨自用餐的 OL,常不到她會加入我們的對話,而且非常自然地和我們聊天,雖然以前也不認識這個人,之後也不會再次相遇,但當刻就像朋友關係。
持續學習新事物,松浦彌太郎的大人學
有關大人的嗜好與目標,作者提到「我永遠想要嘗試新東西。我想稱這種心態為嗜好。只要具備這種想法,就不會陷入老是在工作,沒有嗜好的狀態了,不是嗎?」我點頭認同。雖然在尋找嗜好的時候,相關的用具會增加,有些嗜好所需的費用也不少,但是沒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只顧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當埋首工作兩年而且沒有私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回過頭看,那兩年的人生就好像白白浪費,這是我實際經歷過的狀態。「去年熱衷投入的嗜好今年完全沒碰。我認為這樣也無所謂。」在我看來,雖然以前的嗜好沒有再繼續,但學到的東西是自己的,相關知識依然留在腦海中,卻能夠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作者由 50 歲開始便不再寫年度目標,原因是他的目標很普遍,每年的內容都一樣,看到作者的這段說話後,令我反思自己是否應該繼續訂立年度目標,因為我的年度目標自 2019 年開始減至斷捨離、學習烹飪、一日一掃除、記帳,在 2021 年雖然有稍作更新,但是內容差不多,反而最近訂下了一項長遠目標:用縫紉機製作自己會穿的服飾。除了學習縫紉是我的全新挑戰,以往的目標也不必再度重複。
「所以大人總是有計劃,而且大人的計劃總是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