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實踐數位斷捨離的 30 天後。
正式開始前,你不妨估計每天在社群媒體花了多少時間,然後在「設定 → 螢幕使用時間」內看看你的真實數據。先把答案放在你的心中,然後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文章吧。
歡迎先看看早前的數位斷捨離紀錄:
- 數位斷捨離/為了「奪回人生的自主權」,開始 30 天更有意識的生活
- 數位斷捨離 DAY 1 至 7/抽離社群媒體重新設定「數位生活」,持續追求理想的簡單生活
- 數位斷捨離 DAY 8 至 21/培養數位極簡生活,不可輕視的智慧型手機上癮
練習斷捨離,實踐數位極簡主義的心得分享
數位極簡主義,旨在不使用可有可無的數位科技,徹底成為數位極簡主義者,不再受到新科技的影響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在這篇文章是 30 天數位斷捨離的總整理,決定重新導入生活的科技有哪一些。
剛開始數位斷捨離時,以為社群媒體非常重要,如果不再使用會感到生活很苦悶,我所記錄的文章或許沒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結果,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數位斷捨離實驗」系列總共寫了 4 篇文章,智慧型手機沒有社群媒體,更專注離線活動,不再無時無刻拿起手機,漫無目的地瀏覽。
為了重新導入有需要的科技,我思考了 Cal Newport 在《深度數位大掃除》的建議:
- 「這個科技直接支持我重視的事情嗎?」
- 「這項科技是支持這個價值觀的最佳方式嗎?」
更重要的是⋯
- 「未來我要如何使用這項科技,以便盡量提升它的價值,減少它的危害?」
手機沒再彈出通知,用響亮的聲音提醒我立即放下手頭工作看看訊息,也不會被廣告電話或電郵打擾。最重要的是,關心別人的方式不再限於按讚,相比沒有內容細節的按讚或愛心,應該開啟更有意義的對話傳達自己想說的話。
數位斷捨離實驗結果:
- 在一個月內看完 11 本電子書
- 使用無紙化的子彈筆記,重拾手寫手帳
- 提升部落格文章的產出效率
- 改善個人網站的使用體驗
- 用心整理家居例如廚房、書房,和客廳
- 更多縫紉作品,包括修改衣服和縫製小袋
- 培養的新習慣:
- 遠離可有可無的應用程式
- 11pm 後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 不再把手機帶進睡房
- 鬧鐘設定響一次就起床
- 每天都會抽時間閱讀
重拾手寫手帳的習慣,主要是整理部落格內容,記錄日常生活⋯等。在數位斷捨離期間,寫部落格文章是重要的離線活動,主要用 reMarkable 2 無紙化筆記簿整理想法,再到 Notion 寫成初稿,校對內容後製作視覺元素並在網站內上傳,期間盡量不要分心。
用無紙化筆記簿的話,無論是手寫的觸感還是筆跡,和一般紙張沒有分別,可是好處是自由移動文字、擦掉重寫,在寫字的過程中好好面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順帶一提,我的手寫規則是只寫繁體字。
避免睡前使用有藍光的電子屏幕,影響睡眠質素。
待辦事項和習慣追蹤用手寫手帳,其餘大部份資料統一整理在 Notion 內。以往在晚上使用電子螢幕,到了很晚依然相當精神、沒有睡意,決定每天晚上 11pm 後不使用 iPad 和 iPhone,包括寫文章、看新聞、瀏覽 Instagram 網頁版,對電子屏幕的使用時間訂立限制。現在,比前早了很多有睡意,失眠的問題也有顯著改善。
還有,重拾休閒活動包括使用無藍光的電子書閱讀器。閱讀電子書的數量比以前多,因為一個月只會買 2 至 3 本紙本書,看完再買,但是購買電子書不限於地點或數量,看完一本可以直接買新書看,在一個月內看完 11 本電子書,提升了自我成長的速度。
值得分享閱讀心得的,已經寫了文章放在部落格:
我不常看漫畫,能夠吸引我的漫畫有《天氣之子》和 CLAMP 的系列,在電子書閱讀器上看漫畫很舒適,所以接下來會看看漫畫。由於非常喜歡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而買了漫畫版來看。CLAMP 系列則是《庫洛魔法使》那一把蘊藏着黑暗力量的鎖匙,近年已經在 Netflix 看過了透明咭篇,但第一季已經在 Netflix 下架了,以後就看漫畫版。另一方面,在 Netflix 看過《搖曳露營△》的第二季,有點想看漫畫版本,暫時只買了介紹露營用品那一冊。
另一方面,執行數位斷捨離後更重視健康,開始比以前嚴謹的生酮飲食,但是不會過於強迫自己,實踐低醣飲食就可以了。每天早上仍然會喝咖啡或紅茶,而且額外加入 1 大匙椰子油。
鬧鐘聲響是因為依賴重複響鬧功能,每次鬧鐘響起都會令心跳急劇加速,長遠來說對心臟負荷過大,而且醒來後總是很疲倦,所以近期設定響一次就起床的習慣。
在中途因為比較能控制 IG 的使用時間,後來加入Nintendo Switch 的使用限制。在數位斷捨離期間完成改島工程,並且把動森改島成果寫了部落格文章。
延伸閱讀:
整理收納方面,也可以進行衣櫥轉季收納,整理書房的雜物和電子用品,還有廚櫃內的消耗品呢。在疫情下,有一些生活日用品會比較多,仍然要努力維持井井有條的空間。順帶一提,縫紉是正式開始數位斷捨離前養成的休閒活動,在這段期間也製作了小袋。
完成數位斷捨離後,這些科技重新導入我的生活
如果你有留意到我的 Instagram Bio,早在 3/21 加了 INFJ 這個字,是「MBTI 16 人格測試」的其中一個性格, 因為發現《Running Man》的成員經常提及自己的測試結果,好奇心驅使之下也嘗試了。我是內向型的性格,擅長利用文字表達自我。
回到 Cal Newport 在《深度數位大掃除》的建議,有關「直接支持我重視的事情」的應用程式,我認為 Instagram 可以讓我的文字給更多人看到,所以會繼續經營這個帳號。完成數位斷捨離挑戰後,短暫把 IG 重新裝回來,整理一下動態精選的內容,會再考慮是否繼續使用 Instagram 網頁版。
在這個月內,其他的社群媒體完全沒有使用,我相信以後也不會用得到。
目前的數位生活是這樣:
- 刪除後沒有再下載 — IGTV、Facebook、Messenger、LINE、Twitter、Pinterest、MEWE、Clubhouse、POP甜點地圖、模擬市民、口袋森友會、菇菇 DX 極、Netflix 和 Disney+
- 繼續使用網頁版 — Instagram
- 在手機重新裝回來 — Telegram、YouTube 和 Kobo Books
- 遊戲類別而且在手機裝回來 — Nintendo Switch Online 和 Ordia
經過這次的數位斷捨離實驗改變了我的人生。透過數位斷捨離我們可以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重新審視哪些新科技幫助到我們,「每天查看手機數十次」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習慣。
在過去的 1 個月限制了 IG 的使用時間及方式,只能在網頁版使用 15 分鐘。在這段期間內很少再看貼文,反而和網友聊聊天感到非常高興,主要是有相同嗜好的共鳴感吧,但是相隔比較久才回覆而感到不好意思,有時候過了太久也不好意思回覆。即使資訊很多,我們也需要主動選擇想看的資訊,了解到我們花大量時間在這些社群媒體,社群媒體也用盡方式把我們的注意力停留在螢幕上,奪回自主權是今後的人生課題。
事實上,那些可有可無的應用程式已經不再重要,更重視自己的健康、更了解自己想做的事、更用心地過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