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寫一份清單,列出每個人只能擁有一件的物品,你會怎樣選擇呢?不如想一想,家中有什麼物品的數量太多了?即使不擁有太多物質,也可以感受箇中樂趣,尤其是兼具實用性與美觀度的簡約設計,演繹「Less is more」的極簡生活美學。在這篇文章列出 10 種只要 1 件就足夠的物品,立即看下去!
標籤:斷捨離入門
重新審視自身的居住環境,保持自由的留白空間。依戀過去的事物,即使不會再用的東西,還是一直保留,不知不覺間就放了幾十年。由現在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重新規劃也不遲,改變別人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不如由一個抽屜開始,把需要整理的物品通通拿出來,由整理一個抽屜開始,再慢慢延伸到其他範疇,好好整理自己的人生。
只有基本的廚具用品、保持留白的工作檯面、沒有任何裝飾的牆壁,每天在家裏也很舒適自在。如果廚房收納空間不足,經常沒有位置處理食材、調味料擺得到處都是⋯等,不如試一試吊掛式收納,看看是否有所改善。舉例來說,每一天睡前把廚房工作檯面淨空,使用後放回原處,第二天起來後,就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製作簡單的早餐,不用移動東西才⋯
如果家中的物品愈來愈多的時候,就是時候檢視一下是否整理家居。也許搬家或重新裝修是整理的好時機,在這個時候,不如養成斷捨離的習慣,開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正式開始前,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是相當重要的步驟,與其為了不必要的東西花時間,不如專注於重要的事物。所以,以最低限度的物品塑造理想家居,避免多餘的裝飾品,所選的家⋯
捨不得丟?可能是為丟而丟?如果無法斷捨離,不如試試這一篇文提到的 3 個訣竅,提升判斷物品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費習慣,為家居騰出更有餘裕空間。因為覺得將來可能有用,就會出現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必要的物件,甚至一看就知道是垃圾的東西,例如過期的調味料、壞掉的電器⋯等,即使用不了也無法丟掉,結⋯
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是重新審視物質的重要性,並非追求數量愈少愈好。為物品的重要程度排優先次序,反思消費主義帶給我們的影響。自從 2017 年開始實踐極簡生活,面對過去的自己,不隨便增加物品數量,告別不需要的物品,以及減低物慾。接下來,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斷捨離法則。
即使居住在狹小空間,也舒適自在的生活提案!如果家中有足夠的儲物空間,物品數量比較多也很正常,實行簡單生活,只需要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數量,不一定要限制數量上限。如果雜物在家中無處容身,可以問問自己一些問題,幫助自己判斷物品的去留。要判斷物品的去留,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是否超過一年沒有用?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不⋯
所謂斷捨離,就是斷絕一切無謂的事物。可是說到斷捨離,大部份人會覺得要丟東西,卻因為捨不得而無從入手,接下來,就要分享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有時候選擇太多,讓我們很難作出抉擇。如果我們還沒有判斷物品去留的能力,就會丟丟丟、買買買,簡單來說,就是把需要的東西通通丟掉,到了要用的時候,結果又要重新買回來。或者,因為丟了⋯
「家中雜物堆積如山,物品還堪用,覺得將來可能有用一直捨不得丟,地板上也放了很多東西…。」這類煩惱很常見。大部份品牌企業的常用手法,就是創造市場需求,再通過廣告推銷牽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斷捨離是一種生活哲學,需要持續學習,並且透過精準購買提升生活質素,甚至輕鬆整理日常家事。接下來,不可不知的 5 個意識消費關鍵⋯
在斷捨離的過程調整心態,放下對物品的執着,減少囤積物品或過度消費的行為。極簡前,出糧後第一時間買心頭好,無論是化妝品或其他雜物的數量都不斷增加,用也不用完,搞的心情鬱悶起來,也很難存錢,更重要的是不斷產生垃圾,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為了正視自己的消費行為,開始學習有關整理收納技巧,了解物品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