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設計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以生命影響生命。就像排版設計的過程中,突出設計的主題、處理文字和圖片的平衡⋯等,把基本的設計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簡單來說,在廚房斷捨離,不如挑選最喜歡的食器作為重心,改善物品擺放方式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重新審視身邊不必要的物品。
標籤:生活美學
在斷捨離的旅程中,不必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無論開始斷捨離的契機是什麼,在過程中感到困惑、迷惘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下一步,都是需要持續學習的。在這一篇文章以過來人的身份,與你分享從購物狂到極簡主義的改變,以及減少物慾、改善生活的方法。斷捨離最困難的事,是無法擺脫「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在極簡前,我經常購買不必要的物⋯
少物生活,依然保持愉快的好心情。作為極簡實踐者,不需要透過購物來滿足自己或消磨時間,當然也有合理的物慾,但是每一次消費前深思熟慮,所以並不是完全不消費。另一方面,低物慾不等於節儉。因為明確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盡可能選擇 100% 喜歡的物品,即使價格不便宜,還是堅固耐用、歷久常新,你所擁有的東西就物有所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忙碌一整天,也沒有時間整理家居。話雖如此,在這一篇文章提到的 5 個整理原則,可以幫助你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因為實行簡約生活,讓你的生活更加簡單和輕鬆。說到整理收納,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對收納技巧有基本認識,就有能力改變生活、提升生活品⋯
有的人嚮往簡單生活,卻與極繁主義者同一屋簷下;有的人是想極簡消費,以達到財務自由為目標。只要分辨需要與想要的差別,有意識地生活,你作出的每個選擇都是最重要的決定。無論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定期把儲存空間內的所有東西取出,清理一直堆積在裏面灰塵,為物品分類後,根據動線調整收納方式,然後把真正有需要的東西放回⋯
選擇極簡生活嗎?還是收納呢?兩種生活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如果一個人生活,到去建立家庭,每一個階段的生活需求都不一樣,所需的物品數量也不相同。因為人生就是充滿變數,不斷改變、不斷學習。每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正如每一位所需的物品數量也不一樣。即使最親密的家人,也沒有權利決定你任何物品的去⋯
我的極簡生活未至於空無一物,是個俱備生活感的少物空間,能夠感受到在這裏生活的痕跡。極簡生活真的東西越少越好嗎?不必與他人比較物品數量多與少。無論是打算改善目前居住環境,還是為將來搬出來住做準備,給予自己適當的過渡期,預早解決堆積多年的雜物面對過去的自己。
整理收納不止是排列物品,或者移動物品,更重要的是審美眼光,將設計美學的「留白」、「對齊」及「平衡」融入家居空間,把整理收納推至另一個層次。至於設計這回事,只要根據黃金比例也可以做到,非常簡單,在這篇文章將會一一與你分享。每一件物品,都要有自己的固定位置,相同種類要集中收納。簡單來說,就是把物品分類,按照物品的⋯
在斷捨離的過程調整心態,放下對物品的執着,減少囤積物品或過度消費的行為。極簡前,出糧後第一時間買心頭好,無論是化妝品或其他雜物的數量都不斷增加,用也不用完,搞的心情鬱悶起來,也很難存錢,更重要的是不斷產生垃圾,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為了正視自己的消費行為,開始學習有關整理收納技巧,了解物品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事實上⋯
隨着生活習慣的轉變,以及物品使用頻率的改變,採用的收納方式需要定期調整。外國有研究指出,一件事重複21日便會形成習慣,把目標設定為整理家居或打掃也可以。這個行為模式有兩個階段:首7天強迫自己記住可能有些不自在,以及第8至21天便會慢慢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