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理想的生活,你的腦中浮現怎樣的畫面呢?繁囂都市生活過得非常急速,忙碌工作後沒時間整理家居,這也是你的生活寫照嗎?日常生活中,回到家後映入眼簾的都是真正喜愛和珍惜的物品,沒有多餘雜物的空間心靈得以放鬆,可能會覺得這種生活很奢侈、很困難,與其被動地接收雜物的負能量,倒不如主動作出改變,每一日花少許時間整理⋯
標籤:斷捨離
斷絕不必要的東西,心靈上也變得更有餘裕。你所擁有的物品要為生活帶來改變,讓物品物品能夠發揮其價值。每一次消費並不再受優惠影響,尤其折扣活動不應成為購買意欲。分辨需要與不需要,揮別對物品的慾望,這是取回人生的主導權的重要事情。問問自己這些問題,判斷物品是否真正有需要⋯
在夏日炎炎的日子,不知不覺降低閱讀的意欲,為了把現有的藏書閱讀完畢,決定開始「#閱讀一本好書」文章系列,為自己訂立短期的閱讀目標並撰寫閱讀筆記。挑選的第一本書目是山下英子新書《新.斷捨離》,山下英子所提倡的斷捨離,源於瑜伽哲學「斷行、捨行、離行」。由 8 年前出版第一本著作《斷捨離》至今,經歷講座演說、媒體報⋯
回想起過去堆滿雜物的家,一點也不喜歡。閱讀《無印良品的整理收納術》這本書是我開始簡單生活的契機,接觸到斷捨離後,抱着改變的決心,用最低限度的物品過生活。作為極簡實踐者,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簡約舒適的生活提案。維持家具的平面空無一物,例如梳化、餐桌、電視櫃⋯等,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法應該由自己反覆試驗(Trial⋯
現在的生活,能否為你帶來真正的快樂?斷捨離不止是丟東西,同樣是整頓內心的過程,捨棄無謂的思緒、拒絕不必要的關係。如果一直執着過去,保留着沒用的東西,你的人生將無法繼續前進。最簡單的方法是由整理物品開始,檢視所有理所當然的存在。然而,每個人所重視的東西不同,物品的背後意義只有自己才知道,為了面對長年堆積的雜物⋯
在斷捨離的旅程中,不必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無論開始斷捨離的契機是什麼,在過程中感到困惑、迷惘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下一步,都是需要持續學習的。在這一篇文章以過來人的身份,與你分享從購物狂到極簡主義的改變,以及減少物慾、改善生活的方法。斷捨離最困難的事,是無法擺脫「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在極簡前,我經常購買不必要的物⋯
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導權,不再受無謂的事情影響自己。斷捨離需要長時間實踐,你不需要在一天內完成,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心態。開始減少不必要的物品,就會發現自己其實用不著那麼多東西,有人說過,居住空間是反映內心的鏡子,我們至少要對自己負責任,創造寧靜舒適的愜意生活。
「這個還有用不能丟」「這是我的東西你不要碰」這些對白是否似曾熟悉?斷捨離不止是丟東西,即使家居不是空無一物也沒關係,慢慢就會發現自己的理想生活,可是幫助家人整理有什麼注意事項呢?在這篇文章中,將會幫助你尋找剛剛好的生活,不再將就。整理收納是一項溝通的工具,把不必要的物品減量後,建立良好的收納系統,維持方便整理⋯
說到斷捨離,總覺得一下子整理所有東西的負擔太大,結果遲遲無法開始,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在一天之內整理好。只要每天花 10 分鐘持續地斷捨離,在一段時間後就成為理想的生活習慣。至於今天該整理什麼,這篇文章將會一一告訴你。斷捨離其實很簡單,甚至有感情連結的東西都可以逐漸放手,丟掉無用的東西就好。因為大部份物品只要方⋯
少物生活,依然保持愉快的好心情。作為極簡實踐者,不需要透過購物來滿足自己或消磨時間,當然也有合理的物慾,但是每一次消費前深思熟慮,所以並不是完全不消費。另一方面,低物慾不等於節儉。因為明確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盡可能選擇 100% 喜歡的物品,即使價格不便宜,還是堅固耐用、歷久常新,你所擁有的東西就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