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實行簡單生活嗎?說起來,讓我開始極簡的契機,大概是接觸到山下英子的斷捨離理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在自我對話過程,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重新找回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和生活方式,因為這一個過程讓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擁有大量物質也無法感到幸福,應該更重視自己的生活,把物品送出⋯
標籤:極簡主義者
我的極簡生活未至於空無一物,是個俱備生活感的少物空間,能夠感受到在這裏生活的痕跡。極簡生活真的東西越少越好嗎?不必與他人比較物品數量多與少。無論是打算改善目前居住環境,還是為將來搬出來住做準備,給予自己適當的過渡期,預早解決堆積多年的雜物面對過去的自己。
整理收納不止是排列物品,或者移動物品,更重要的是審美眼光,將設計美學的「留白」、「對齊」及「平衡」融入家居空間,把整理收納推至另一個層次。至於設計這回事,只要根據黃金比例也可以做到,非常簡單,在這篇文章將會一一與你分享。每一件物品,都要有自己的固定位置,相同種類要集中收納。簡單來說,就是把物品分類,按照物品的⋯
「家中雜物堆積如山,物品還堪用,覺得將來可能有用一直捨不得丟,地板上也放了很多東西…。」這類煩惱很常見。大部份品牌企業的常用手法,就是創造市場需求,再通過廣告推銷牽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斷捨離是一種生活哲學,需要持續學習,並且透過精準購買提升生活質素,甚至輕鬆整理日常家事。接下來,不可不知的 5 個意識消費關鍵⋯
如果沒有斷捨離,只是把東西移動至另一處,利用收納術盡用每一吋空間,事實上沒有解決問題,對吧?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的理念是推廣極簡生活,傳遞整理的價值,讓每一位的日常融入生活美學,讓更多人了解整理收納的好處。在這篇文章,將會談及經營這個自媒體前的故事、詳細說明斷捨離的契機、開始經營個人品牌的心路歷程,還有⋯
怎麼斷捨離?家中物品太多卻捨不得丟?無論是生活模式或收納方式,變得習以為常、理所當然…,明知道雜物一直堆積但是已經成為習慣。如果想要實行簡約生活,不如練習告別無用的物件,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過量的物慾,需要付出很多代價。舉例來說,每一次打掃家居都很麻煩,挪動物件、移動位置…,結果愈來愈不想整理家居,居住環境愈⋯
房間很亂卻不知如何整理?椅子總是堆滿衣服?要開始斷捨離往往不容易,因為需要持續執行,透過整理物品由物質層面以至心靈層面,為自己帶來正面影響。選擇實踐極簡生活,把大量多餘的物品清理的同時,我們也在整理自己的內心,告別屬於過去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打開 Facebook 或 Instagram 關注別人的生活⋯
除了分享袋內物品外,還會分享在家的抗疫日常,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如果使用細袋的話大概只有鎖匙、卡片套還有電話吧,這次影片分享的是日常中型外出袋,一起來看看外出袋內有什麼吧!喜歡的話請訂閱這個YouTube頻道吧✨
只要斷絕無謂的東西,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輕鬆自在。除了適當地減少家中的物品,拒絕把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也相當重要,即使放在家中,卻一直堆放在角落沒有用過,這樣才是真正的浪費。不如把空間留給真正喜愛的物品,並且試試這篇文章介紹的 3 個斷捨離法則。如果家中的物品太多,整理就會變成一件麻煩的事情。每一次整理家居的時候⋯
每個人開始極簡生活的契機也不盡相同,當我們在捨棄多餘的物品時,同時放下很多不必要的執着。在美國,Donald Judd 是極簡主義的開創先河,現在的我,也確實感受到這個生活模式所帶來的改變,無論想改變目前情況的原因有哪些,追求的視覺效果或許不一樣,也可以立即行動嘗試極簡生活為自己帶來新體驗,原來自己曾經⋯